随着畜禽养殖总量和养殖场户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污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果想完成环保要求,对资金的需求量有很大,养殖业上规模速度快,种植业上规模速度慢。这就导致种养结构失衡,进而导致规模养殖产生的粪污难以实现规模化处理。要按照“以地定畜”的原则,需减则减,需调则调,宜养则养,实现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养殖粪污本身不是污染,不加以利用才会变成污染,但利用好了则会变成非常安全的绿色有机肥,可以替代或减少化肥在种植业中的用量。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认为,将养殖污染变成有机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度规模养殖,减少单个养殖场的排污量;二是养殖场要有充足的土地和种植业配套,实施种养结合;三是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的激励机制,推动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大国,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位于全球首位,但单产水平却较低,合理的中耕管理施肥能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避免长期施肥不当造成的土壤酸碱不平衡、水土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外大多数采用圆盘式撒肥机进行撒肥作业,采用水平或锥形撒肥盘并安装若干个甩肥叶片调节撒肥宽幅,但国外的撒肥机械相对价格昂贵,配件供应不及时,撒肥均匀性有待提高;我国对撒肥机械的研究较晚,现处于初步阶段,现有的机具存在施肥精度不高、肥料抛撒均匀性差等问题,我国大多数变量撒肥机都是圆盘式撒肥机构,且多以水平圆盘为主,对锥盘式撒肥机的结构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针对现阶段中国大多数撒肥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抛撒不均匀和施肥量调节精度较差、调节时间较长等问题,本文针对锥盘式撒肥机进行研究,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试验研究。
以往老百姓种田都是靠人工施肥,这样的施肥方式即费力又费时,同时还达到我们预计的施肥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坚持走科技强农的发展战略,撒肥机问世了。在我国以往施肥大多将腐熟好的肥料用大车运输到田间均匀放成小堆,再用锹撒开。也有在大车上随走随撒的。这种方法劳动生产率很低,且撒肥不匀。由于土地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成分的严重缺乏,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作物产品的品质。采用撒肥机撒肥可以更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可提高撒肥质量,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施肥不均匀的现象,不仅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同时也克服了土壤局部板结的问题,最最主要的是为老百姓节约了种田成本。
德国有机农业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在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中, 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 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德国有机农业除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等外源合成物质、减少机械破坏外, 还十分注重提高土壤有机质, 给放线菌以丰富的营养, 成为优势菌群, 控制农作物病害发生为害。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包括种植绿肥、深根豆科作物、农地休闲、增施有机肥料等。德国家庭农场多以养畜为主, 兼营种植业。在政府政策鼓励下, 有机农场只施用有机肥, 使畜牧业和种植业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减少了化肥施用过多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德国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畜牧业十分发达, 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这种生产结构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为人们提供高质量、高营养的乳肉制品, 在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 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增加了农业产值。
一种地轮驱动式农家肥撒施机,属于农用机械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施肥过程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农用车产生的牵引力为洒粪机厂家直供动力的地轮驱动式农家肥撒施机。通过牵引车带动施肥机地轮转动,经传动机构、离合器以及减速器等机构,使车厢式肥料箱底部的输肥链缓缓的向后移动,同时带动车上的肥料由前向后移动,喂给拨肥部件进行撒布。拨肥部件主要是由高速旋转的拨肥辊构成,其动力是由另一侧的地轮经传动机构、离合器、中间轴增速后传递到拨肥辊,拨肥辊上的拨齿将输肥链输送的肥洒粪机料击碎并抛撒到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外界输入的动力,工作幅度宽,可兼做农用拖车使用,提高机器的利用率。普通的农用拖拉机均可以作为牵引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