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时代,农民就发现在前作为豆科植物的大田里种植谷类作物时,其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就注意到细菌能增富农业土壤中的营养。直至19世纪,德国的苜蓿种植者和美国的一些大豆种植者,他们利用苜蓿田或大豆田的土壤,转移接种至新的农田,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1838年,法国农业化学家布森高(J.B.Boussingault)发现了豆科植物能固定氮。并于1843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试验站,对各种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和成分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分析。1886-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尔里格尔(H.Hellriegal)在砂培条件下证明,豆科植物只有形成根瘤菌才能固定大气中的氮。1888年荷兰学者贝叶林克(M.W.Beijerinck)分离了根瘤菌,这是微生物肥料方面的突破。现已明确那是根瘤菌的作用。这些细菌的发现,促使了第一家美国公司纳特尔公司于1898年生产和销售了土壤细菌接种剂。自此以后,就有诸多的细菌制剂用于土壤和农作物种子的拌种和包衣。20世纪20年代,又有一些新的微生物制剂用于大田土壤和农作物,但效果不甚理想。20世纪40年代,美国农业部颁发了生物杀虫剂许可证,至今已有2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产品为这一目的而使用。1937年,苏联微生物学家克拉西尼科夫和密苏斯金研制了“固氮菌剂”。从而开创了细菌肥料的先河,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微生物肥料都先后停止了大规模生产。1940年前后,亚洲研制了一种以蓝细菌(藻类)为主而用于稻田的生物肥料。现其在持续农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管生物肥料的历史如何,微生物制剂仍继续向前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以极大的精力关注着用于环境和农作物的生物肥料,其原因是这类产品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公害和消除环境的污染。因此,要研制出一种既具有肥料功能,又具有消除环境污染的能力,就十分困难。
由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之重视的便是生态农业。因为只有生态的农业才能生产出生态的食品。在这一方面,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上,还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国家都对此投入大量的支持。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有机肥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可以说,有机肥以后将逐渐取代其他的肥料,而成为农作物生长中的一个必备的肥料。在有机肥的生产方面,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大力支持。同时在设备上,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很多地方都有有机肥生产的专门的设备和生产专线,以便能够生产出更好的有机肥。在政策支持上,很多地方政府更是给了很多帮助。尤其在利用废弃物、处理一些废弃的生活用品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不仅处理了生活垃圾,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另一方面也变废物为宝贝,生产出了有价值的有机肥。在很多地方,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会对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给予大力的支持,甚至还从经济上进行一定不补贴,以鼓励人们使用有机肥。可以说,正是有机肥的广泛使用,才能使得我们的农业逐步的开始向无公害农业转变,才能使得让更多的有机食品、水果、蔬菜走向我们的餐桌。
化学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板结等一系列土壤问题。增施农家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缓解化肥对土壤的破坏。但由于农家肥具有结块、含水率高、施肥量大的缺点,施肥过程中又存在装肥、运肥繁杂,作业强度大,人工撒施不均匀等问题,所以农家肥的施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农家肥施肥机械化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机械化施肥又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现有的农家肥抛撒机械多从国外引进,功能繁杂、价格昂贵,国内推广难度大;二是国内生产的农家肥抛撒机械以仿制为主,对农家肥抛撒机技术缺乏深入研究,施肥效果不理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家肥的大面积使用。针对以上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农家肥抛撒机,该抛撒机为牵引式,由地轮驱动输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抛撒。为探究各试验因素对抛撒机抛撒性能的影响,以均匀度变异系数和撒肥幅宽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而得到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和较优参数组合。
现代农业中,绿色、环保、高效是人们追求的种植目标。而在化工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农民朋友对传统的农家肥认识不高。其实,将化榆林供应抛粪机肥与农家肥混合在一起施用,能起到不少好的作用。1农家肥的特点和作用农家肥大多数是指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其他肥料。如人粪尿,猪、牛、羊、马粪尿,禽类粪尿及厩肥、堆肥、沼气肥、熏土、炕土、草木灰等。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农家肥的来源比较广泛,成本较低。农家肥基本都是在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因此其来源广且成本低。(2)农家肥所含的养分比较全面,肥效稳定而持久。农家肥料除了含有氮、磷、钾三大营养抛粪机元素外,还含有钙、镁、硫、铁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及一些能刺激根系生长的物质以及各种有益土壤微生物。(3)农家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腐植酸,它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变得松软,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条件,利于根系的生长;能增加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提高地温,还能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等。